贸易资讯

国际商报 甘肃激发中小企业外贸潜力

日期:2017-08-29
我要分享



  “重点培育本省企业,培训外经贸人才,形成外向型产业集聚,支持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通关、退税等集成服务。”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在安排近期商务工作时表示,培育新注册备案的外贸企业实现“第一单”,加快实现内外贸融合发展,以此为突破。



  国际商报黄智杰报道 8月21日~26日,由甘肃省商务厅主办的第一期“2017甘肃省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训班”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开班。学员们直面中国西北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学习借鉴当地政府部门在口岸管理、外贸实务操作等方面经验。学员们身临其境接触跨境边贸,让外贸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难事。


  用政策引导外贸回稳向好


  “我省外向型经济规模小、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张世恩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与建设向西开放大门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长期受外贸市场主体培育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全省外贸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外贸人才短缺,企业运营团队业务能力不足,不能有效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限制了外贸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新注册备案的外贸企业业务能力不够成熟,对通关、商检操作流程缺乏系统了解,成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短板”,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落实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增长的有关政策,全省上下奋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局势,推动外贸进出口回稳增长,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外贸惠企政策落地有声。


  凡对有意愿、有实力、有产品、可开展自营出口业务的企业,甘肃将通过紧密结合进出口业务实际,采用理论授课、案例解析和讨论答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企业解答报价、签约、备货、包装、报关、报检、运输、保险、结汇、退税等进出口业务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与学员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相关业务流程及实际操作程序,以及模拟跟单实践等环节,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进出口业务知识,学会做成“外贸第一单”。


  用优势激发企业出口潜力


  助推企业“走出去”。近年来,甘肃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具有外贸经营资质的企业达到3709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但是,全省外贸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外贸人才短缺,企业运营业务能力不足,特别是近两年来新注册备案的外贸企业业务能力不够成熟,对通关、商检操作流程缺乏系统了解,不能有效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短板”,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企业的内在活力,成为甘肃商务管理者深入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培育创新动力,激发企业活力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甘肃省商务厅探究边贸合作寻求发展的新动力,发挥甘肃国际陆港在“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以及我国面向欧洲和中西亚、南亚陆路进出口货运班列编组枢纽的优势,把外贸队伍延伸全省各地,形成一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打通了中亚国际贸易通道,甘肃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产品出口优势,特别是具有辐射能力的大宗商品,适合中西亚贸易,高原夏菜、水果、马铃薯、洋葱,以及鲜活的农作物,能出口的商品达到上千种,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货运吞吐量也能到达千万吨,呈逐步增大趋势。


  用内生动力提升发展速度


  戈壁行舟,风正帆直好行“船”。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对外贸发展中强调,甘肃省商务系统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进一步细化“三重”、“三一”两个方案,为商务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扎实做好外贸工作贯彻落实。要研判形势、直面问题、正视差距,继续加大人才培训,拿出计划,做好三大人才的培训工作,建立甘肃经济人才发展机制,补足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


  “感谢甘肃省商务厅给我们企业组织的培训工作,为甘肃的各种产品更多的走向国际市场树立了信心,提升了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参加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外贸培训班上的学员甘肃盈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芳表示,希望以后能推广更多的产业领域服务企业发展。


  “为了使中小企业做好外贸第一单生意,甘肃省商务厅在千里之外的祖国西大门——霍尔果斯,举办了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训班,白银市商务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了19家企业21人参加培训。”白银市商务局外贸科长谢雪琴介绍,为更好的服务企业,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任会宁、靖远县商务局局长、副局长专程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通过一周的培训,企业对国际贸易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每堂课都安排了老师与学员互动交流时间,使企业在办理进出口业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系统有效的解决。定西市商务局外贸科长朱攀峰认为,培训放在霍尔果斯口岸举办,突出了实务操作、现场观摩、互动交流,解决了培训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有机过渡,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培训模式。可贵的是,通过培训平台,大家还结识了省内优秀民营企业代表,切磋生意经,既拓宽了视野,又增添了很多的信息平台。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为企业将后的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中西亚、中东欧,提供了有力的合作机会。





甘肃寻找发展“外”生动力


  国际商报讯 甘肃省商务厅组织省内144家外贸中小企业在千里之外的西国门——霍尔果斯口岸,举办了"2017甘肃省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训班。以此为突破口,帮助省内外贸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边境贸易扩大对外贸易,增强企业活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参加的外贸中小企业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叙述了如何寻求突破市场“生意经”,打起了向西开放的“大盘算”。


  突破传统寻找发展切入点


  组建自己的“黄埔军校”,金昌市商务局外贸科长闫世和介绍,金昌维誉公司今年以来向印度尼西亚派遣劳务人员327人次。这是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金昌市首次大规模地外派劳务人员。不仅仅是从单纯的出苦力,到干技术工种,维誉劳务队通过境外劳务实现了发展的华丽转身。在实战中锻炼队伍,企业在电力、冶炼,选矿、化工等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酒泉市现有实际进出口业绩企业49户,主要出口蔬菜花卉种子、脱水蔬菜、蕃茄制品等农产品,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酒泉市商务局外经贸科科长畅丽萍介绍,近年来,酒泉市在戈壁滩、沙漠及不适宜粮食作物生产的荒坡地,探索发展戈壁农业,设施农业,建成了以肃州区、玉门市为主的2个万亩戈壁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建成戈壁农业产业园39个,全市戈壁农业面积达2.79万亩。通过这次培训,商务部门进一步研究用好国家促进外贸发展各项政策,积极助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出口食品农产品基地,从“传统”农业中跳出,培育有先进管理水平的农产品种植示范区,提高酒泉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带动种植、加工、包装、生产、物流等产业发展,促进出口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走出甘肃不沿边、不沿海劣势,依托这一机遇,把河西走廊广阔的戈壁滩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合作基地。


  甘肃北方菜业有限责任公司学员代表介绍,企业经营的能出口的商品达到40多个类型、100多个品种,其中蔬菜瓜果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年交易蔬菜瓜果7.5亿公斤,完成精品果蔬配送280万公斤,年交易额达14.2亿元。在注重对接销售的同时,企业通过外贸培训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增强外贸经营能力,突破“围绕特色建基地、打造品牌创市场”的传统思路,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发挥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优势,做足这方面的大文章。


  甘肃嘉华陶瓷集团下辖白银嘉瑞陶瓷有限公司、白银嘉鑫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白银嘉礴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围绕“节能、节地、节水、利废、环保”的发展要求,生产高档西式瓦、陶瓷内墙砖、全抛釉地砖等产品,力求成为西北的陶瓷生产基地,再现靖远陶瓷产业新辉煌,实现“西北陶瓷园制造”的品牌效应。


  突破低迷寻找合作新市场


  甘肃河西走廊与兰州国际铁路陆港,这两年满载各种蔬菜、水果大货车进进出出,“走西口”拉的都是甘肃农产品,但出口商品被口岸的经销商所垄断,这次在霍尔果斯国际客服中心就目睹了甘肃苹果被经销商贴牌出口,甘肃有优势,就是缺少国外客商,没有贸易渠道,好产品没有好的客商。酒泉市神舟农产品产销农民专业联合社与庄浪县金秋果品经销有限公司和泾川县陇原红果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代表讲,甘肃的洋葱、苹果特色优势明显,而市场已被中间商所占有,从新疆的口岸获得信息,要打通向西开放通道,外贸人才是关键。


  懿萨西域农产品国际贸易公司位于张掖市主要经营农产品与农副产品生产、购销、仓储、冷藏、物流配送运输及进出口贸易,公司发展及目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所经营的大部分出口农产品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迈进。


  甘肃商务驻霍尔果斯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永宁介绍,这几年霍尔果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霍尔果斯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设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全球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甘肃的敦煌市敦垦果品的红枣、蜜瓜瓜干、枸杞等有机农产品成为出口拳头产品。他说,甘肃通渭飞天食品生产纯豆粉丝、豌豆淀粉、蛋白粉等飞天系列产品畅销周边邻国,深受国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他认为,甘肃此次培训的企业中甘肃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兰州亚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金硕土特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闯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景泰景云石膏有限公司、甘肃品高食品有限公司、甘肃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盈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甘肃西部阳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陇南礼县远亮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西亚合作竞争优势明显,参加培训的140多家企业是甘肃储备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突破束缚寻找“外”生动力


  甘肃外贸遏制出口下滑与要依靠企业主体,不仅内生动力,而且要借外力寻求驱动。甘肃省商务厅向西办公主任刘宝俊讲,要通过“听、看、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外贸企业人才,商务部门搭建平台,提供贸易机会,企业要主动有为,要借助外力平台克服畏难情绪,走出去海阔天空。


  摆脱束缚,突破常规,寻找不一样。甘肃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雪贤希望,对公司的无壳南瓜籽,光板南瓜籽仁,枸杞,亚麻籽和豆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希望省商务厅能够给予更多帮助,让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行稳致远。


  兰州赛俩目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公司多年来扎根兰州,辐射甘肃全省,致力于服务兰州及省内知名餐饮企业及食品分销商,与国内多家知名清真食品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营清真牛肉、羊肉、鸡鸭类、海鲜水产类、火锅菜品等,企业希望在内外贸融合发展寻求突破,发挥“清真”金字招牌,走西口,拓展境外市场。


  甘肃通渭飞天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生产纯豆粉丝、豌豆淀粉、蛋白粉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地处全国马铃薯之乡——甘肃定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豌豆和马铃薯种植基地。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封闭、冷冻烘干制粉工艺和设备,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飞天牌纯豆粉丝连续22年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和甘肃省著名商标。飞天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及周边邻国,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自营出口是企业发展中多年的夙愿,企业的发展不能“等靠要”,更多靠市场“赢人脉”。公司2012年在产业园区投入1.2亿元建设的生产基地已完成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飞天系列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甘肃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国际商报讯 “单一窗口”是为国际贸易和运输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处理公共平台,实现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状态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反馈给申报人;监管部门按照确定的规则,共享监管资源,实施联合监管。它通过“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整合政府监管、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起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便捷桥梁。


  这是“甘肃省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训班”上来自海关、国检、外贸、外汇、税务等讲解了有关外贸基本常识与操作流程,讲授了《外贸实务》《海关通关实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政策及报检实务》《对外贸易银行结算业务》《企业出口退税政策及业务流程》《外汇结算实务》《鲜活农产品出口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课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省商务厅向西办负责人解读了出台的《甘肃省支持外贸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项目操作指南》,向参加培训的外贸企业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方向、支持内容,以及申请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项目扶持资金的企业及单位和符合的规定。


  据悉,甘肃省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展览会,开拓国际市场,对于企业参加的境外展览会项目,对境外申请管理体系认证、专利申请项目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给予支持;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方面都可申请外贸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和补贴。





中欧国际班列驶向霍尔果斯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