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由甘肃省商务厅主办的第一期“2017甘肃省中小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训班”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开班。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世恩在开班仪式上讲话,来自兰州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金昌市、酒泉市、平凉市、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陇南市等11个市州的中小外贸企业代表和市州商务部们相关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张世恩介绍,这次选择在霍尔果斯口岸举办培训活动,主要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霍尔果斯位于亚欧大陆桥我国最西端,自隋唐时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中亚地区的人口稠密区、经济发展带和市场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缘条件、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我国与俄罗斯、中亚五国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窗口。二是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西北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也是中国面向中亚和欧洲的第二条铁路口岸。口岸设立的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成熟高效的通关软硬件环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为培训活动的现场观摩和实践提供了实例。三是甘肃商务驻霍尔果斯代表处具有熟悉当地政府部门、口岸管理、外贸实务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代表处协调服务作用,可有效解决培训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师资力量及后勤服务等保障问题,为培训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张世恩指出,此次培训是省商务厅深入落实总书记在甘肃调研的讲话精神,贯彻“八个着力”和省主要领导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外贸进出口回稳增长,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他说,此次培训活动,是在全省上下奋力遏制进出口下滑局势,促进全省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的形势下,组织举办的一次重要的进出口业务培训。这次培训重点针对我省中小外贸企业,目的是为了落实“促小育新”措施,加快培育和壮大中小外贸企业队伍,有效提升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促进全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张世恩强调,我省外向型经济规模小、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与建设向西开放大门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长期受外贸市场主体培育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我省外贸企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外贸人才短缺,企业运营团队业务能力不足,不能有效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省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限制了外贸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新注册备案的外贸企业业务能力不够成熟,对通关、商检操作流程缺乏系统了解,成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短板”,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张世恩对培训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通过培训扩大外贸队伍的自身建设,帮助更多企业做成“外贸第一单”。二是珍惜学习机会,注重学习成效,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商务部门与外贸企业共同努力,促进我省外贸回稳向好。三是遵守培训纪律,认真按照课程设置学习交流和观摩实践,记牢通关各环节流程,完成培训任务,真正做到内强素质,提升能力,外树形象,促进发展的目标,培养出一支甘肃省自营出口的中小外贸企业生力军,强有力的推动全省对外贸易工作和开放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自11个市州的商务局相关人员和中小外贸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