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4 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AFCA)(下称“亚金协”)召开成立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日发去贺信指出,中国积极倡议支持筹建亚金协,以“联通合作、共治共享”为宗旨,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方愿与相关各方共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亚金协可以提供有力支撑。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合作平台
“这个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与此前成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具有同等重要性。”中国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教授向《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亚金协作为区域性国际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除了可以推动亚洲国家进一步互联互通、深化合作之外,还可以增强亚洲金融业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据介绍,亚金协未来将积极营造区域金融业者“朋友圈”,并搭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区域金融思想交流、区域金融实务合作、区域金融业社会责任引领和国际金融治理参与五大平台。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亚洲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区域金融机构交流和金融资源整合,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治理结构制度安排,便利全体会员共同治理协会,共享协会服务及成果。
记者了解到,美洲、欧洲都有类似的金融组织,但亚洲一直都没有。据亚洲银行测算,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来8-10年,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73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测算更是高达约 8000 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最大的国际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仅约300亿美元。这一境况使亚洲迫切需要一种金融合作机制。因此在很多学者看来亚金协可谓是一个重要突破。
当然这个组织不仅普惠亚洲国家,对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亦有重要意义。对此,梁海明认为,这种金融合作不仅需要亚洲国家,也需要域外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据了解,目前亚金协会员有107 家,遍布全球五大洲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金融教育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对此,研究界普遍认为,在成立伊始,亚金协就遵循着“共享共治”的宗旨。
加强亚洲国家“金融通感”
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多次金融危机中亚洲都是受害者之一。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金融海啸,每次亚洲都承受了巨大损失。缺乏一个务实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一直困扰着广大亚洲国家。
梁海明向记者表示,过去一两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起伏不定和美联储多次加息等因素均对亚洲国家金融稳定带来冲击,甚至还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在此情况下,亚金协的创立有助于通过亚洲国家间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与相互合作来抵抗更多域外金融冲击,尤其是可通过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为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来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梁海明认为,这应该是很多亚洲国家所期待的。
“亚金协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很大的支撑意义”,梁海明认为,从“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出发,中国倡导下的亚金协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亚洲国家民众之间的“金融通感”。
“随着亚洲区域内乃至全球各地金融市场的联通逐步加强,金融的‘语言’已渐成为国际共同的语言,各国民众对企业上市、股价、股市的波动等共同的体验,生成了具有广泛认同性的‘通感’。”梁海明认为,这种“通感”,事实上已经打破不同的语言、风俗、民族和国籍的界限。亚金协的创建,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这种“通感”,“润物细无声”般地通过金融的语言和方式,增强和亚洲各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此外,这一组织还可推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进一步国际化。”梁海明告诉记者,如今我国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相邻效应”之下,未来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将显著加强。从这一角度看,亚金协的成立也是十分必要的。